為什麼要〝告別娑婆〞(四)

──從相對到絕對

 世人活在相對的境界,相對是一個二元、小我的世界,小我喜歡比較,沒有人能樣樣拔得頭籌,不論一個人擁有多少,在比較之下,都會覺得自己是匱乏、渺小的,蔡振南的〝悲情的運命〞道盡小我的辛酸──「怨嘆人生多憂愁,哭調仔亂亂唱,心情那操煩呀飲呀雄酒,過去未來呀不敢想……看人呀有錢呀有好名聲,我是為錢呀賭性命…

…」

一個富有的女人在我眼前落淚,為了她情感的滄桑,她的財富地位、美貌皆受人欽羡,但是她還是覺得自己命苦,只要「小我」做主,定睛在她的匱乏,就不可能煩惱斷盡。

絕對的世界是與覺性共處,不帶任何成見看事物,活在第一念,沒有頭腦的分別,絕對的境界如禪者獨坐大雄峯,獨是內觀無相的世界,覺察無音之聲,唯我獨尊,這「我」指的是內在的神性,每一個人都擁有的自家珍寶,眾生平等的智慧,森羅萬象許崢嶸,花紅柳綠,各自展現。

這就是六祖慧能所說的「不思善、不思惡,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。」回到父母未生前,是指尚未受到知識所分別,尚未被社會意識污染的本心。

從相對的事物而言,現象是存在的,但從絕對的角度而言,並非實有,只是因緣聚合,當我們能跳出種種分別以及得失的概念,向絕對的永恒敞開,信任我們的神性,我們就會像漫步在開滿花草的田野一樣舒暢。

第五次元是愛與創造的次元,他們處於和諧的精神意識,只要我們活在安祥覺知中,就可以感受到他們向我們釋放愛的頻率,在五次元沒有二元化的幻象與分別,也沒有社會意識與群眾思想的制約,每一個靈魂都掙脫了束縛,但也不會造次,因為宇宙法則依然存在,而且以更強烈、更快速的方式呈現,例如,在三次元,我們所做的將以某種程度的方式回到自身(速度慢到有三世因果),在四次元,光是思想的肇因,就會以三倍的能量,回到自身,到了五次元,我們所做的將更快速,以十倍的能量回到自身,真是不可不慎!

 

備註:「悲情的運命」部份歌詞:

 怨嘆人生多憂愁 哭調仔亂亂唱

心情若操煩呀飲呀雄酒 過去未來呀不敢想

怨嘆命運來註定 註定阮是歹命子

看人呀有錢呀有好名聲 阮是為錢呀賭生命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雨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