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關係

──在衝突中學習

偶而,生活中會發生一些衝突,讓我與孩子之間有澈底溝通的機會,彼此把話清楚,然後,我們就會修正自己的態度。

唸四年級的兒子很喜歡打電動玩具,他為了存錢買新卡帶,會做出一些讓我吃驚的事情。

有一天,他把校長獎得到的相簿賣給她姐姐十元,成交後跑來問我:「會不會太便宜了?」

「那要看買的人需不需要。」我有點茫然的回答,因為我從來沒有得過校長獎。

他關心國內外新聞,看報紙知道黃金跌價,便急著要把歷年來得到的模範生金牌賣掉,在民生社區找不到當舖而作罷。看他忙進忙出的,我冷眼對他說:「那不是黃金打造的,賣了也不值錢。」

「教育部怎麼可以欺騙小孩,不是黃金怎麼可以叫金牌?」

「教育部很窮,模範生太多了。」

「交通改革收了很多罰款,把那些錢拿來打金牌給模範生不就夠了?我要去抗議!」

我小時候從來不懂得什麼叫抗議,這輩子也從來沒有想過販賣榮耀,看他憤怒的眼神透過鏡片,混和著童稚和功利的臉,我錯愕像個白癡,心中感慨萬千,就把這段過程寫了篇「金牌風波」去投搞。

結果,禮拜天一大早,兒子看到我寫的文章見報後,拿著報紙向我抗議:「妳侵犯我的隱私權,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洩露我的秘密!」

一開始我大笑,接著他繼續攻擊我:「妳不尊重我,好!下次妳的朋友來,我也不尊重妳,我要宣場你的糗事!」

為了平息他的憤怒,我便賄賂似的帶他們去芳鄰餐廳吃午餐,他還是臭著一張臉。睡午覺時,不斷地反省這件事,為什麼我覺得好玩,他卻覺得被傷害?最後,我發現自己的確是不尊重孩子的感覺,難怪他要氣憤。

回想起以前女兒和我生氣,常因我慷他人之慨,總是隨手把她的玩具送給來玩的小客人,我以為對她而言,那些玩具都過時了。

現在才明白,她的憤怒也不是為了玩具,而是沒有被尊重的感覺。我年少時,大人講話是相當具有權威的,許多事情母親作了決定就不准再有異議。但是,我既要訓練他們獨立自主,要他們自我成長,倘若又改不掉傳統父母忽略孩子的感覺,永遠替他們作決定的方式,的確很矛盾。

到了黃昏,我終於向兒子道歉,並且承諾他,只要寫到有關他的部份一定經過他的同意。

「可以,但我要抽版稅!」直到這一刻,他才流露出滿意的神情,我付他二百元版稅,這是他自己開的價碼。

後 記

當年在離婚邊緣,為了孩子相爭甚久,雙方都不肯放手,最後,我是以「不再婚」為條件,獲得孩子的監護權。

對此,我始終沒有後悔,一來是雖不再婚,但戀愛的機緣也不比別人少,其次是我衷心認為,婚姻不是最好的制度,婚姻就像娑婆世界,是一種堪忍的狀態。

唯一對孩子愧疚的是單親生活初期,自身在適應成為一個寫作的人,成為一個媒體工作者,多樣的角色加速成長,我們的三餐都很簡單,也常吃便當。

如今我常為學生煮湯,是因為那是我當年做得不夠好的部份,我把子女當眾生對待,把學生當家人疼惜,TONI告訴我:「從教占星課程,你就開始教導人以一種新的方式思考,幫助別人打破舊的、沉腐的思想意識,每一個來到你面前的人都已經接收到對他們而言,最重要的訊息,有些人收到的是更多的言語,有些人接收到更高的頻率,有些人比別人花的時間更長,但是,所帶來的衝擊是一樣的。你和學生們是合夥人,當你在課程中,你就看到這些人成為創造者,是你的笑聲、你的喜悅,讓治癒完成。」

這些教誨,我如實地奉行至今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雨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