曠世戀情(五)

──禁忌的激情

林徽因罹患肺病去世是令人遺憾的,因為肺代表我們接納與付出生命的能力。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影響力的巨擘才女害怕接納生命?而這和捨棄徐志摩的愛到底有沒有關係?一般女子面對徐志摩的深情豈有不動心的?

若回溯林徽因的成長背景,一切似乎就能明白。她原是失歡的大房所生,林徽因愛父親,但恨他對母親無情;她也極愛母親,但恨她不爭氣,如新月般清純的她還有著美好的未來,自然不想涉入情感的三角關係中。但是,通常人們愈害怕的事就愈容易碰到,刻意對某種角色抗拒與排斥,反而會造成禁忌的反撲,這就是生命的弔詭。

在那個半新半舊的時代,許多人從社會意識的價值觀去批判徐志摩;唸了那麼多年的書,應該好好作學問吧?談什麼戀愛?如此辜負他老父的期許!

但就如男女雙擁的雙身佛意謂著「悲智雙修」一樣;我們一生所努力的,就是要調和內在的陽性與陰性能量,活出慈悲與智慧的美質;徐志摩的一生是透過戀愛在修行,竭力追尋演出他的阿尼瑪原型,可惜終究未能達到合一的境界。

當我們無法跟自己和解、跟自己內心合一以前,追求自性圓滿的動力,就常以渴望和別人合一的激情出現;常人要花上一千年輪迴體驗才能學會的本事,激情卻在一小時之內就能完成(例如鶯鶯夜訪張生、以及紅拂夜奔等),等待了千年百世的勇氣與熱情,剎那間迸裂奔騰,全力以赴去行動。

一個人如果沒有活出自我,就要他放下自我,這是很難的;未曾體驗過個人私情的愛恨交織,就想放下小愛談大愛,這也是不可能的,慾望的根源都還在。要透過這些愛恨情愁與悲歡離合的互動,才能暴露出無意識中的陰影,達到自我的淨化與修煉。所以,解脫輪迴業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體驗它,然後超越他;在體會中釋放出那個渴望、超越那個執著,人的靈魂才得以轉化!

(本文原載於2000年三月號張老師月刊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雨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